21 世纪以来,我国的聋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聋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普通教育类似,基本是传递——接受模式,即侧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由于聋人沟通模式的特殊性,聋人高等教育中大多采用手语、口语和书面语等教学语言,同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授课,聋人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的听人教师与聋人学生的沟通是否有效的问题。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其中教学技术的支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聋人高等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文化课及专业课两大类,文化课(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的教学多采用合班授课制,班额较大,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聋人学生的个别差异,甚至一些通识教育教师不懂手语,严重阻碍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在聋人的专业课(如装饰图案、素描色彩、立体构成)等课程的教学中,多采用小班授课,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学生完成作品的模式进行教学。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比较单一、集中,教师手语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聋人的整体就业竞争力不强,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聋人高等教育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到聋人对知识的需求,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聋生特点的了解
聋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一般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由于沟通方式的特殊性,聋生形成了独特的互动方式和文化模式,有着自己的聋人文化,这又是与普通大学生存在着差异。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聋生的“装饰图案”课程教师一般在设计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历,但是面对聋人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及与聋生互动的积累,才能不断深入了解和把握聋生的心理特点,逐渐明确聋生教育的规律。如果教师与聋生的师生关系不够亲近和谐,教师不能充分了解聋生的认知水平和喜好,那么在引导聋生的专业学习,巩固拓展专业能力方面会遇到重重阻碍,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一方面,装饰图案的设计技术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装饰图案”课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的手绘能力,面对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装饰图案”课也十分需要利用先进的电脑软件技术进行设计,为改善聋生的就业状况,“装饰图案”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与聋人就业实际接轨。
另一方面,“装饰图案”课的内容包含有传统的文化图案,还有自然景观、人物、动物等,这些图案来源有一定的局限,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于聋人群体来讲,如果将聋人文化融入图案设计中去,将极大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设计作品中融入聋人文化元素也是传播聋人文化,促进聋、健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缺乏同行交流的平台
这里所说的同行交流,包括聋生的艺术类教学的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包括普通学生艺术类教学的交流。聋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类比赛的机会不少,但是针对教学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是比较有限;我国已有的几所招收聋生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也是为数不多,同行交流比较欠缺,对于聋人大学生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会,单考单招不应成为教学的隔阂,只有各大聋人院校携手建立聋教育同盟,才能促进聋教育的发展。
二 微课在聋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缺陷补偿理论认为,当机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功能失常,有机体可以调动器官的残余能力或其他器官进行补偿或代偿。聋人由于听觉的失常会更多地依赖视觉等其他感知觉,视觉及其他感知觉会得到更多的使用和训练,用进废退,所以视觉及其他感知觉在某些方面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同龄健听人群。
微课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聋人的视觉优势,微课的视频、图片形式更加形象生动,符合聋人心理发展特点,对于聋人有很好的缺陷补偿作用。
(一)微课能够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优势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0/1210/976.html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的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 ——以淮
下一篇: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