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四川旅游学院“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陈金凤,女,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文艺与传媒。 胡卫,男,博士,四川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专业建设。 袁春平,男,硕士,四川

陈金凤,女,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文艺与传媒。

胡卫,男,博士,四川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专业建设。

袁春平,男,硕士,四川旅游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等重要论述。

而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可谓是重中之重。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里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3]。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其后,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解析了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的理念、要点和路径。

1 “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构建背景与愿景

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本科院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党委将“立德树人、强旅报国”写入第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全校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践行“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结合自身办学治校实际,制定了《四川旅游学院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提出要全面实施“五育”并举、“十育人”协同推进、特色育人建设的“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学、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全面提升,努力实现“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 “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建构“五育并举”系统,协调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以德为先,德育立魂,着力夯实德育育人。四川旅游学院从学院、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并依托四川、面向全国开设红言讲堂,成立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为思政育人注入深厚力量。

第二,以智为胜,智育立本,全力推进智育育人。学校践行“川旅融同”大理念,立体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颁布实施《四川旅游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厚植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第三,以体为荣,体育立身,大力推进体育育人。一是强化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二是增加体育课程开设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三是组织“捶丸文化传承基地”项目申报教育部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助推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四是依托“休闲运动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开展系列竞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第四,崇美尚美,以美浸润,切实强化美育育人。学校成立了美育中心,打造有专兼职美育师资队伍,构建起课程建设、科研支撑、活动推动、辐射带动的美育工作机制:通过专业性教学,培养优秀艺术人才;通过公共美育选修课程教学,推动美育教育的全校普及;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通过各类讲座、竞赛展演,传播展示教育成果;通过科研支撑、产教融合和社会实践,提升美育成效。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115/1015.html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就及对“双一流”
下一篇:高校教师对医学双语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理念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