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正在积极的进行改革,使得高校会计制度更加细致化和全面化,弥补了以往传统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会计制度本身具有监督和引导作用也进一步提升。高校会计制度与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只有依据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才能有效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对高校教育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对高校会计制度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校会计制度阐述 高校会计制度主要是有五部分构成,分别为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财务报表编制说明。这些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掌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自身工作开展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会计工作开展满足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价值就是对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跨级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高校会计制度是严格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高等院校需要依据高校跨级制度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如果没有涉及到相关业务开展,高等院校不需要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设置,同时,还可以依据高等院校的会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其它明细科目的设置,对明细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增减。高等院校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也需要细致化、全面化,其中需要包含高校的负债报表、收入和之处报表等等。财务报表的填写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需要经过多次审核,避免填写错误。财务报表还需要经过高校相关财务责任人员签字、盖章,这样财务报表才具备有效性[1]。 二、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对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有充分认知 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与其它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存在着差异性,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成本核算的主体和会计分期。工作人员需要将高等职业院校整体作为会计核算主体,跨级分析主要是采用学生培养周期制的原则,与高等职业院校运作规律想结合。还需要注重的是坚持成本核算原则,具体阐述就是责任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等,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二)确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 1.人员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主要是包含教育工作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教育工作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工资报酬也可以细致的划分为基本工资、课时费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指导费用等。教学管理人员可以细致的划分为行政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和教研管理人员,工资报酬也可以依次进行划分。 2.运行经费 为了保证高等职业院校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必须要提供充足的活动资金保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资源最佳配置。运行经费主要包括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后勤保障、行政管理费用也在其中[2]。 3.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建设经费 基础建设经费属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固定成本投入,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占地面积,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食堂等建筑物建设,以及各项体育器材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需要投入的经费。为了保证高等职业院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当然维护、修理工作开展的经济投入也属于基础建设经费中。 (三)作业成本法在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高等职业院校运行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每一届学生都以招生阶段为初始,将学生毕业作为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运行也可以看做是多元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等众多生产因素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高校具备较为明显的多个作业特点,满足作业成本法核算方法应用的需求。对于高校成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直接成本投入较少,简介成本投入较多,而作业成本法可以对间接成本进行有效核算,这样可以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经过长期性的实践研究,作业成本法可以全面考虑高等职业院校内外部的信息需求,可以从成本产生的源头进行控制,提升资金应用效率,缩减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投入,实现资源的最佳优化配置,对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发展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成本核算是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难点所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依据高校会计制度进行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工作开展。还需要找寻适合高校成本核算的方法,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为高校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121/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