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笔者所在院校自2002年搬迁新校址以来,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荣获省级先进集体。2013年,笔者所在院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毕业生的实际问题是高校就业工作发展的基础。 一、学校就业工作现状 1.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一把手”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副书记)亲自抓,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学院全面负责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建立就业工作责任制度,实行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校领导包学院,督促各学院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笔者所在院校领导包专业或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包学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留死角。研究生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建立学科、导师的就业责任制度。 2.学校和各学院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已成立招生与就业处专门负责招生、就业工作,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将就业指导课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学生限定选修课,学校主管领导、学生处处长、校团委书记、各学院主管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被聘为就业指导课教师。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就业指导课分两个阶段进行,新生入学之初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毕业前的大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2005年笔者所在院校集中、统一编写出版《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 另外,笔者所在院校积极邀请医药企、事业单位领导、学校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建立以就业指导卡片为主的,由学校、学生、家长组成的“三位一体”就业指导方式;辅导员坚持深入学生中,进行集中指导与“一对一”个体指导相结合,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巧。定期发行《就业指导报》,编写《大学生就业指南》,指导学生就业。 3.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笔者所在院校一直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大型就业洽谈会,从2001年至今,笔者所在院校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参会单位数量逐年增长,招聘岗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平时不定期地召开中小型的专场洽谈会,为毕业生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笔者所在院校设有就业信息查询室,为毕业生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4.积极营造全员抓就业氛围 发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为学生提供有效就业指导和更多就业岗位。从以往单纯的依靠就业指导部门抓就业工作的格局,转变到动员全校教职工共同关心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学校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重点开展点对点服务。人事部门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和医院与产业管理处对临床医学院、针推学院、护理学院,科技处对药学院,开展就业信息挖掘,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二、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竞争,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各大医院、医疗单位的用人标准较高,“211” “985”高校备受青睐。国家大力推进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多数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增进效益促进发展,往往招聘的标准是博士学历或名牌大学毕业;二是由于中医医疗机构数量的减少,加重了中医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受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中医医疗机构处于不利局面,很多地区对中医院进行了重组、合并,影响了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主要是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对中医科室不重视,很多医院干脆撤销了中医诊室,不再招收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加上很多中医院西化,使用的人才也开始向西医类院校靠拢,使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出路更加狭窄。 2.行业特殊,准入制度限制严格 2002年我国出台的《医疗卫生法》中明确规定,没有取得医师执照,没有处方权和诊断权,也就没有行医资格。这就意味着,中医药院校学生毕业必须先报考医师取得资格才能行医,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年临床经验才可以申请医师资格考试,这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医院为降低成本,要求应聘者一上岗就能独立工作,这些客观因素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来说都是很大的困难。 3.毕业生择业观念陈旧 由于医学专业的相对特殊性,本专业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毕业生择业心态较高,在当前的就业紧张形势下,多数毕业生没有及时转变择业观念,盲目追求高薪、追求舒适,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目前,中医药高校毕业生就业志愿以考研升学和到公立医院就业为主,根据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以中医学本科专业为例,近三年考研升学平均占40%,到单位就业占44.5%。其中,已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6%是公立性医院。就业期望值的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认知能力不强,观念不成熟,医学类毕业生普遍认同的就业渠道和意向太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和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 2012——2014年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平均初次就业率 注:其他就业包括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如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入伍预征等就业项目,同时还包括创业和出国。 三、对工作的几点思考 1.学校方面 (1)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 为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高校一定要把握住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所在院校始终关注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笔者所在院校加强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基础学习阶段,教学过程渗透更多临床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深层理解。专业课教学阶段,增加临床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长,让学生多接触临床、熟悉临床,培养学生热爱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观念,这既是中医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医德品质和医学素质的培养过程。进入临床实习前,严格进行实习培训,实习期间强化管理,实习结束认真考核,严把质量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期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是合格人才新定义的重要标准和内容。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职场的严峻挑战,实现高校毕业学生由求职者变为创业者,由寻找职位到创造职位,将这种教育理念根植于学生的教育中,引导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改变过去将就业停留在谋生这一功利层面。积极构建具有学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扶植大学生创业。 (3)优化专业结构 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既要体现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特点,更要贴近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学科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探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工作机制,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目标制定招生计划,依托生源优势和专业特色促进毕业生就业,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指导招生和专业结构调整。分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同时,结合再就业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调整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增设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的新专业,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结构和知识面,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提出的严峻挑战。工作是一项应急性工作的态度,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全面认识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赋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加强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行动计划,引进专业测评软件,实时指导和反馈,减少以往指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工作机制示意图 2.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 与时俱进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品质,面对困难应主动思考,准确定位就业目标,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求职择业过程中,切实解决“眼高手低”、功利倾向严重、脱离实际等典型突出问题,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培养创新意识,勇于创业,变翘首观望为积极进取,变循规蹈矩为开拓创新,不仅自主择业,而且能够主动创造新的职业,使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适应社会和广大用人单位的要求,笔者所在院校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知识。对于医学生来说,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是成为临床医生的必备条件。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更是注重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在人文、科学素质、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3)提高学生的自我推荐能力 学生求职的自我推荐包括材料推荐和面试推荐两个方面。毕业生制作推荐材料时,首先要明确求职目标,从用人单位的需求角度设计特点鲜明的推荐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既要准确表达求职意愿,又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长,良好的推荐材料是求职成功的一半。面试是招聘单位深入、全面考察应聘者的途径,对大学生而言,除了做好心理调适及相关面试准备以外,更要注重自己的着装与形象,整洁的外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更好地展示自己,助力医学生成功求职。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12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