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从“七五”时期起步,到“九五”期间已经初见雏形。尤其是从 1985年开始,按照新《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解放军三总部等八部委文件精神,在高校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从“七五”时期起步,到“九五”期间已经初见雏形。尤其是从 1985年开始,按照新《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解放军三总部等八部委文件精神,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以来,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下,有关国防教育的法规建设经过 20多年的不断完善及探索,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统编了教材,规范了教学内容。虽然高校国防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高校国防教育评价研究工作却进展缓慢,仅有的一两次全国性的教学工作检查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1]。目前,我国关于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的研究尚不成熟。鉴于此,我们期望根据国防教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国际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内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概述

20世纪 60年代以后,国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非常繁荣,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美国,课程评价理论领域涌现出许多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模式:目标模式,差距模式,C IPP模式,回应模式,解释模式,研究模式。但笔者认为,这几种课程评价模式自身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缺陷。在实际的评价工作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综合这几种模式对某一具体的课程进行评价,以减小误差。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这几种课程评价模式仍存在很多理论指导上的反差。如课程评价只侧重认知旨趣的目标狭窄倾向,忽视情感与技能指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经验被视为预定课程事实的翻版;课程评价完全由专家操纵,而将参与者的师生排除在外;当前的课程评价近乎与教学质量评价等同,其范围通常局限在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上;将评价主体置于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下,采取以笔试问卷为主,辅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对被评对象做出判定,评价结果通常以数据形式呈现;片面注重认知、预定行为目标和课程执行结果,企图通过测量发现并解决课程领域的所有问题等等。

虽然我国的教育评价起步较晚,但教育评价的模式却比较多,特别是有关课程评价的模式尤其多。课程评价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开展得较早、较多,而且效果较明显并受到普遍欢迎的一种评价,但是对它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却是从 1985年才开始的。王致和主编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一书中指出课程评价应该包括师资、教学工作、教学设备和学生学习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一书中认为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和教学工作评价。姜凤华著《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技术·实践》一书中认为课程评价的指标总体来说应该由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条件评价和成果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刘绍勤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通用体系及量化方法研究》一文提出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包括三项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大连理工大学的朱泓在2004年博士毕业论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中指出对我国的高等学校而言,最能反映课程质量的是课程的教学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等[8-12]。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课程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但吸取了西方教育评价的有益经验,进展很快。在理论上,评价研究着重研究了适合我国国情价原则、类型、标准、程序和方法;在实践中,以条件评估、过程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为内涵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课程评价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我国课程评价制度与方法的基本框架。我国的课程评价一般是以教学大纲、课程基本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的,具体的评价过程大体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与反馈阶段三步。

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

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可以发现,虽然关于国防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章散见于各期刊、报纸中,但文章数量不多,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所出版的相关书籍多以各类教材为主,理论专著较少,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的研究论文就更少。

在中国期刊网上,笔者只能检索到一篇论文——迟仁成发表在中国航海教育 1994年第 1期上的《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初探》[13]。该论文只对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与程序作了初步探讨,未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2000年 4月,在四川大学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杨金保、冯五一、孙光的论文《高校国防教育评价程序、组织及评价制度建设的探讨》就评价程序的准备、实施、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及评价的组织机构建立及职责作了初步探索,并为开展此项工作的制度建设研制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育质量评价条例”(建议稿)[14]。但对国防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未作探讨,也未提出评价指标体系。迟仁成、王昭翮、杨立宪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方案的探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七项一级指标:教学思想、军事训练机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学思想指标可分为两项二级指标: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指标可分为三项二级指标:编制及整体结构、主讲教师及授课质量、科研水平;教学条件指标可分为三项二级指标:教学库(室)及设备建设、教学经费、教学信息源及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指标可分为两项二级指标:管理制度、管理水平;教学效果指标可分为三项二级指标: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思想作风与国防观念[15]。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文中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不够全面,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指标项。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的程序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它是将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的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大致遵从一般课程的评价程序。关于国防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学界意见也较为统一,普遍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方法采取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专家评价为重点,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320/1199.html

上一篇: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提高军队院校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主体思维导向视角下的课程教学探索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