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影响,本科教育重点逐步从科研学习能力转变为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势头猛进,一批又一批的本科毕业生涌入社会,却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成为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这些本科毕业生在科研能力上弱于研究生,在专业技术应用方面又不比职业院校的专科生过硬,这必然导致其就业面窄、就业困难。面对这些棘手的情况,国内的诸多高校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开始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异于高职高校的新型教育类型即应用型大学。
2015年,国家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公开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一些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培养服务于一线的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截至2016年底,全国约200所高校成为进行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众多积极转型的应用型高校多数是从专科升到本科的二类高校,选择以应用型为办学目标和特色,将有利于发挥其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凸显其所属地区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二)研究现状
设计学科正规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在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把所有学校的教育课程与社会实际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它这种先进的应用型教学理念,为当时的设计领域输入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如柯布西埃。由此可见,设计与应用是紧密联系的。在应用型高校的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设计史论课程,也需体现出其专业应用型的特点,体现高校应用型的特色。
设计史论的教学一直是艺术设计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可以说有艺术设计的教学就有设计史论的教授。而我国当前各大高校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相应的设计史论课程,具体包括设计史、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笔者在高校从事多年的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工作,对于设计理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有感触。虽然各个高校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在教学总体上都存在一些通病,如零碎枯燥的书本知识、单一的教学方式、死板的教学考核模式等,这些均促成了学生不爱学、学不好、用不好的现象。虽然内因大于外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可否认也是主要原因,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因,其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在以上研究背景的前提下,笔者结合应用型的办学主旨和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对现阶段的设计史论的教学工作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多方位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在分析了我国应用型高校的设计史论课程的现状后,笔者就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具体阐述一下如何进行这种教学改革活动。
淮南师范学院在2000年由专科转为本科院校,现属于我国较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二本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响应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和理念,结合自身内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特色,逐渐确定以地方性和应用型为其办学特色,致力于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近几年,该校的各个专业尤其是遴选出的一些应用型示范专业,包括一些设计学专业如产品设计,都在积极顺应社会与地方需要,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并随之调整教学内容、方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积极探索出一条体现自我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之路。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满足课程所必修的史论内容,为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设计观和历史观以后,适当地立足于当地经济实际,从传统文化入手,深入研究所属地区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打破多文化领域的局限。学生们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传统手工业的设计理念、制作方式、结构工艺等方面,还包括其他的艺术门类,如戏曲、饮食、服饰等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自我探索与研究。引导学生将其与设计史、设计概论等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实现书本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地方文化特色与专业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324/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