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市不断蔓延至湖北省,直至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海外确诊病例数也日益攀升,源自一个城市的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市不断蔓延至湖北省,直至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海外确诊病例数也日益攀升,源自一个城市的传染病最终升级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下,首当其冲的是广大武汉市民,不但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限制出入城交通(所谓的“封城”)之后,留在武汉的数百万市民为抗疫阻击战也做出了极大牺牲。武汉市不仅是这次危机的核心疫区,而且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30余万,是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在1100万的常住人口中,高校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人在武汉,和普通市民一样遭受传染病威胁;他们又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春节返乡后难免被贴上“武汉来”的标签,而承受额外的精神压力。这些来自疫区的大学生在这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精神状态是怎样的?面对疫情,他们个体的抗疫行为如何?作为疫情的经历者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这场危机事件的认知又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作者会同来自另外三所在汉重点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者一起,进行了一次面对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全日制学生的网络调查。

本文所要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理论性的研究,而是一批公共管理学者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快手定制”的社会研究报告。我们期待这篇文章可以用新鲜的一手数据展示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疫情中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响应,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的学术研究积累实证素材,为各级政府决策和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为一项追踪调查,文章中所展现的是基线调查结果,横截面数据不可避免缺乏过程性和动态性。研究团队还将视抗疫形势发展,继续进行后续跟踪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在危机全过程主要阶段的心理、行为和认知变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领域的几位研究者共同设计,于2020年1月28日至30日通过网络对上述四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在内的武汉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8500余份,删除重复IP地址和答题时间三分钟以下的无效问卷后,最终样本量为8252份。由于上述四所高校均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国招生,生源地广,因而相比起研究省属高校来说可以更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学生在武汉期间及返乡以后的主客观状况,样本中还包括了很多“封城”后仍旧留在武汉的本地学生和外地籍留守学生。本调查通过“网易调查”网站的技术支持,以网络调查形式展开,问卷包含46题,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状态、个人行为、主观认知等方面。对于留汉和离汉的学生,另外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表1展示基本的样本描述。

表1样本描述主修专业类别比例在读年级比例管理学(公共管理)13.9本科77.65管理学(非公共管理)5.31硕士17.24经济学4.91博士4.34法学6.97其他0.79文学4.28政治面貌比例教育学0.91群众4.45理学10.87中共党员/预备党员20.6工学22.84共青团员74.71农学26.48民主党派0.1医学1.99其他0.15哲学0.39家庭居住在城市/农村比例历史学0.32城市56.91艺术学0.81农村43.09军事学0.04

三、统计结果及数据解读

(一)疫情蔓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防疫行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烈度空前,给民众带来较大心理冲击。从心理学角度,焦虑和恐惧都可由所处环境或所面对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引发(Armfield, 2006;Eisen, 1995;Craske et al., 1993)。心理学认为,特定情景下个体的焦虑状态会诱发恐惧心理,而群体性的高度焦虑将会蔓延为公众性的心理恐慌(戴健林,2006;李华强等,2011)。Slovic(2000)就指出,当危机事件的后果越严重、可控性越低时,公众的风险感知越高。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尚浅,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易受感染。问卷中调查了他们面对疫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对自身感染的风险认知及对疫情走向的预期。

1.受访学生中约有一半对疫情感到焦虑和恐惧,其中焦虑感大于恐惧感。负面情绪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显著。

根据李克特量表评分法中对量表性问题的赋值原则,我们分别对焦虑感和恐惧感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赋值,5分表示“非常焦虑”或“非常恐惧”,1分表示“一点不焦虑”或“一点不恐惧”。调查发现(表2),约有一半受访学生对此次疫情感到焦虑和恐惧;其中,焦虑感较高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53.49%,有46.83%的学生表达出较强的恐惧感。对学生城乡来源进行交叉对比后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到焦虑和恐慌的比例分别是56.34%和49.73%,平均分值为3.53和3.38,从比例和平均分值上都明显高于城市学生。而目前在武汉的学生感到非常焦虑(14.76%)和非常恐惧(11.23%)的比重最高。通过进一步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1)由于数据偏态,以武汉、城市、农村分组的数据不满足方差齐性,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大学生焦虑感和恐惧感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我们发现受访学生的焦虑感(Chi-squared (2) =17.111, P=0.0002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515/1414.html

上一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与应对方法分析
下一篇:社会性视角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究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