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扶贫到脱贫高等教育在县域贫困地区精准发力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摆脱绝对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

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摆脱绝对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片区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使高等教育能为当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其中就包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扶贫是通过让贫困地区人口及其子女有机会接受教育,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让其拥有高质量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1]。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改变贫困地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激发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主观能动性,提升贫困地区人口自我脱贫的志气与勇气,摆脱“等、靠、要”的懒人思维和依赖心理,提升自发依靠自我劳动和自我奋斗的脱贫致富能力[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再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由于思想落后、制度缺失而造成的贫困长久存在。不难看出,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2019年,教育部与国务院扶贫办一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力量的通知》中,要求高校与贫困地区直接对接,实现精准扶贫。之后,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强化指导工作,加大高校对扶贫人才智力贡献度,阻断贫困群体代际传递。如安徽省砀山县自被确定为贫困县以来,帮扶高校在数字果园、现代服务、教育事业、工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精准满足帮扶需求,其工作开展已取得重大进步和卓越成效,得到贫困地区人民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赏。

目前,高等教育开展扶贫存在诸多实施困境,具体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层面,即由于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育观念有失偏颇等自身发展问题产生发展阻碍;二是外部环境,即乡村建设层面,存在文化育人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基层制度建设力度不足等外部制约因素造成发展缓慢。在立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扶贫问题的对策,明晰了高等教育在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等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以期能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

简单来说,高等教育与精准扶贫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国家通过对贫困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赞助与支持,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就业工作能力,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带动贫困地区教育、产业、经济、文化的创新与进步。扶贫不仅为满足其物质需求,最主要实质是摆脱思想贫困、素质贫困、观念贫困。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就是为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思想僵化、素质较低和观念落后等问题。

高等教育精准扶贫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扶持社会脱贫,二是扶持个人脱贫。纵观以往学者对于高等教育与社会、个人的关系阐述,可以看出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无论是潘懋元先生对高等教育规律的总结,还是薛天祥先生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说明,始终都围绕着高等教育、人、社会三个方面。人与社会两种要素是高等教育扶贫道路上的突破点,只有解决好与此二者之间的阻碍与矛盾,高等教育最终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目标。从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来看,于社会而言,高等教育是培育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教育类型,接受教育的层次越高,人口质量越强,全民族素质就越会提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变革。就个人而言,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感,保障个人的发展与提升。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有效凝聚,只有当个人在德育上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智育上具备充足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奠定发展的前景。基于此,高等教育无论对宏观的社会发展,还是微观的个人进步都产生良好的互动与循环,为脱贫攻坚事业提供了“人与社会”双向影响这一最根本、最基础的动力机制[3]16。此外,林闻凯认为,教育扶贫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主要责任,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形式[4]。汪三贵、刘未则强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是保证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5]。闵琴琴认为,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责无旁贷[6]。孙涛提到高等教育在人才、技术、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资源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在教育扶贫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7]137。综上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精准扶贫是改善贫困的重要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砝码,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611/1497.html

上一篇: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
下一篇:基于双向互动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