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据统计,在那些一二线的城市,有70%以上的年轻人们都曾用过或正经历着使用分期付款的生活。而你是否也是其实的一员?
真正高配的人生是怎样的?很多人认为高消费即高配人生,但其实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购买物质来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这并不是高配人生。
真正的高配是物质充足后带来的精神高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才是高配的人生。
寒窗苦读20余年,拿到大学毕业证的那刻,我们认为马上可以享受真正的、高档次的生活了,而现实却猝不及防地为我们送上一个个“惊喜”。
跃入社会的人海,我们开始了自己独自生活的日子,首先得努力让自己在城市扎根。当你去面试时,却发现自己与公司所需要的无一贴合。
在大学里学的书本知识太过理论化,现实则需要应用化的技能,你会第一次感到人生的无奈。
在几番挣扎之下,你开始降低自己的追求,原来看着那些高额又较为轻松的工作,会为了能留在这个城市而替换掉。
找工作找到麻木是什么样的体验?大概是从最初的兴致勃勃到怀疑人生吧。直到最后,选择与社会妥协,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寻找能够提供一份薪资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工作。
随后,你将步入工作,在自己真正完成工作后,又会惊奇地发现,工作内容与花费20多年学的知识对不上号。你得为了新工作放下所有,从头开始学习。
起初,你预想着每个月的工资安排,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自己开销,或许还可以留一些积蓄。
生活告诉你,每个月的工资交了房租、自己的交通费、餐食费等,似乎已经没有残留,但那个月还有那么漫长,于是你不得不过上分期付款与借贷消费的日子。
90%的高等教育出来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总以为上了大学就好了,可不知道上了大学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
在中国,自古以来保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古代的科举制,让我们了解到出生贫苦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底层人民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代社会亦是如此,从小父母就给我们灌输“好好读书”的思想观念,所以我们拼命努力学习,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在这个社会好好立足。
但是,这个社会仅靠学历就够了吗?当人的固有思维与现实不符合时,大脑便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将想法合理化,使思维更好的与行为相匹配。
不然便会使人脑产生一种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焦虑、痛苦之中。当好好读书便可以拥有美好生活的信仰被现实打破时,只有转变自己的思维才能够求得片刻安宁。
我们把这一切归咎于现实太残酷,可自己的能力却实在有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也逐渐更偏向普及化,而大学生的身份也不具备吸引力,每年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上大学,而每年新增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呈螺旋式上升。
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大家羡慕的身份了。社会的人才需求与实际培养的人才是存在落差的,市场只有那么大,而人却那么多,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数以百计的人面临就业困难。
高等教育学府出来的学生,毕业之后却依旧过着低配的人生,每日靠着外卖打发度日,在他乡独自一人在大城市奋斗着。
有的人的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扎根的梦想,而又有多少人被现实打败,放弃了大城市的梦,回去自己最初的家乡。
造成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把这一切归咎于读书无用也太过偏激,只是极易在读书路上迷失自我。
除了读书,我们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以毕业后只能选择随波逐流。不妨真正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没有爱好就去培养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一辈子,那才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0/082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