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问教丨清北毕业硕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最近,一张2018年初杭州市余杭区招聘公示图引起热议——名单里清一色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博毕业生,去向多是“街道办”这样的基

作者/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最近,一张2018年初杭州市余杭区招聘公示图引起热议——名单里清一色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博毕业生,去向多是“街道办”这样的基层部门。有人质疑,这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屈就”“大材小用”。

对此,余杭区委组织部回应,这是出于余杭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繁重的需要,并非大材小用;这样做,也能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杭州余杭区大量引进清华北大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生的做法已持续多年,区一级负责人亲自带队到清华北大招聘毕业生也早已是惯常做法。

概括起来,对于“清华北大毕业生到街道工作”,主要有以下不同观点。一是这些清华北大毕业的硕博,本科不一定是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的本科生,质量比清华北大的硕博高,二是这是杭州余杭的街道办,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乡镇街道办,也是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三是这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结果,清华北大毕业生也只能到街道办就业,说明现在就业很艰难,不能再以过去的观点看待就业了。

这些观点,包括不能再以过去的观点看待就业,都没有摆脱“名校情结”,潜意识里还认为清北毕业生就业就该高人一等。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必须消除的就是“名校情结”,尤其是“唯清华北大是尊”的教育观与人才观。

认为这些硕博毕业生,本科不是清华、北大,这是“第一学历崇拜(歧视)”。高考中各地都存在清华北大崇拜,把有多少学生考进清华北大作为当地的重要教育政绩,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只要考进清华、北大,就是人生的赢家,今后不愁好工作。

相对来说,社会对清华北大硕博的认可度,并没有对清华北大的本科生认可度高,其主要原因是,清华硕博有不少来自普通本科院校,而清北崇拜主要针对高考,认为高考竞争激烈,能进清华北大的都是顶级高手。事实上,对于其他985高校、211院校的毕业生,不少用人单位都要追查第一学历,如果是985院校博士毕业,但本科是普通本科院校,用人单位就可能以各种理由不录用。因此,对于清华北大硕博到街道办工作,心存第一学历崇拜者,也就怀疑这些硕博本科非清华北大。

清华北大毕业生能选择到余杭的街道办工作,必然会考虑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事业发展空间,对于有这么多毕业生选择到余杭工作,实在不必强调杭州余杭对人才的吸引力。此事引发争议,从根本上说,是很多“吃瓜”群众,还想当然地认为北大清华毕业生就一定要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不符合他们的设定,就会质疑。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可全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用精英教育思维对待普及化时代的高考、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20年时间中,实现了从精英教育时代到普及化时代的跨越,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录取人数将超1000万。在18岁到22岁的同龄人中,大学生已经超过非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大学生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还存在某种合理性,毕竟大学生少;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再把大学生作为身份,并把以前对大学生的认识强加到今天的大学生身上,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也有一些人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强调名校身份,认为大学生虽然多了,但名校学生还是有限,“清北崇拜”、“名校情结”就是这么来的。这其实还是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学历情结。而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进入高等教育普及时代,最需要破除的就是“学历情结”。“学历情结”会把高等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制造社会的焦虑,也误导学生的发展——一些考进名校的学生认为靠名校学历就可以轻松找到好工作,不再努力学习,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则想着考研进名校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这导致高等教育出现学历泡沫,而社会用人单位对各学历层次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满。缺乏创新创造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有限,也就无法创造更多的岗位给新毕业大学生。

发展高等教育,不能再盯着学历,而必须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人才,也不能再以学历识人,要重视人才的能力。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0/0827/483.html

上一篇:教育部:积极作为 在世界高等教育下一轮改革中
下一篇:驻厄立特里亚大使蔡革拜会厄旅游部长、高等教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