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未来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亦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计。西部高等教育必须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就很难实现超越,这是提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命题的直接缘由。
逻辑起点:培植高等教育“造血基因”
谈到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必然面临一个系列性问题:首先,是否存在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因为西部高等教育是相对于东部高等教育而言的,如果不存在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能否成立?其次,如果确实存在一种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能否实现超越从而建构一个西部高等教育模式?再次,如果超越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是可能的,该如何超越?最后,如果要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何以证明它是成功的?这一系列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一一予以解答,否则我们的思考就是缺乏逻辑的。所以,思考的逻辑起点是:是否存在一个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显然,要回答是否存在一个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必须首先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本身进行界定。我们一般讲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就是在说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理念,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办学模型,而且这个模型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复制的。
就目前而言,很难说有一个成熟的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因为东部高等教育内部也不是统一的,没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理念,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成功模型。人们常说东部高等教育比西部高等教育发达,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在一定区域内重点大学数、重点学科数和博士点数以及高等教育投入数据和高等教育人口所占的比重等。这些指标虽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显然是面上的,不是实质性的。实质性指标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型。从表面上看,东部高等教育之所以优于西部高等教育,在于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对高等教育投入更多,基本形成了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支撑局面,两者逐渐进入了良性互动状态。
如何评价两者之间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看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如果地方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则说明没有达到良性互动状态。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状况看,如京、津、沪、粤、苏、浙等地已经出现了这种良性互动状态,其他地方则不太明显。这似乎说明,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对高等教育强劲需求的态势。对于绝大多数西部地区而言,高等教育尚没有获得经济的巨大支撑,如在人均高等教育投入方面严重低于东部高校。
显然,对西部高等教育投入必须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东部高等教育。那么,西部高等教育该怎么走?东部高等教育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经济带动教育”发展道路,而西部高等教育则必须走高等教育先行发展之路,即高等教育带动经济发展道路。过去西部高等教育依靠的是转移支付来发展,这是一种“输血型”发展模式。必须转换成一种“造血型”模式,才能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因此,培植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基因才是关键。
逻辑基础:走“点上突破”特色发展之路
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成功经验看,东部高等教育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规模化、资本集中化的发展道路,即主要靠经济手段来发展。如通过建设大学城来带动经济发展,通过搬迁实现资金流转使大学自身获得充足资金,而且借贷发展也是一个必要手段。当然,这些借贷资金最后是依靠政府财政支付消化的。这个发展模式明显不适用于西部高等教育,因为东部高校大部分债务都已经消化掉了,而西部高校的很多债务至今都还无法消化,已经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这说明,照搬东部高等教育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说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是依靠雄厚经济实力带动,西部高等教育似乎应反其道而行之,即要用高等教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其关键点不是通过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质量提升来发展,也即通过培养卓越人才来拉动经济发展。譬如西部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优先发展技术科学来发展高等教育,从而可以很快地发挥高等教育拉动经济的作用。具体而言,东部高校普遍走的是一种综合性大学办学模式,因为这样可以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发达的经济基础也能够消化毕业生就业问题。而西部高等教育则无法大规模扩张,首先是因为毕业生就业问题很难解决。其次是西部经济基础较薄弱,收费的弹性或潜力很小,走规模效益型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为此,西部高等教育适宜走专深型大学发展模式,通过创办小而精、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进行“点上突破”,重点突出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西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必须集中资源和精力,才能办好一批学科专业,而不宜面面俱到、全线开花。所以,科研院所先行模式是比较适宜的。具体而言,要选择一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有资源基础的、促进资源再生的项目来发展。就此而言,西部高等教育模式总体上是一种生态型高等教育,而决不是一种粗放型的高等教育,因此,不适宜将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学科集中在西部。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0/092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