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邸俊鹏,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上海 ;孙百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兰州
内容提要:优化学科专业,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将高等教育划归为不同的专业类别,考察1978-2010年期间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产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对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工业部门中理工类和农林类专业的影响较大,高等教育对服务业部门产出有显著正效应。同时,需要意识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专业配置和培养规模,而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适当的规模反过来又会助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重视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关 键 词:高等教育 专业类别 经济增长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仅来自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数量的增加,更源于质量的提高。在这些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当属活劳动①,因此,依附于活劳动之上的人力资本便成为人们研究经济增长的重点。教育作为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学者们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代表性的有:崔玉平采用教育综合指数法研究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李进江建立VAR模型,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表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2]毛盛勇和刘一颖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3]
优化学科专业,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鉴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所掌握的技能不同,从事的行业各异,从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贡献也大相径庭。因此,笼统地考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足以深入解析其效能。就此,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不同的专业类别,考察它们对经济各部门的影响,从而厘清高等教育的哪些专业对国民经济的何类部门增长贡献更大。这对于我们认清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合理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好地协调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理论模型
本文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将产出表示为物质资本K、劳动力L和人力资本H的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A是外生性知识和技术进步率,下标t表示年份。舒尔茨认为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而受教育的年限又是体现教育程度的一个常用变量,[4]因此,本文将人力资本简化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函数:
将式(2)代入到式(1),得到新的生产函数:
为了有效地克服异方差和更好地解释变量的经济含义,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在式(4)的基础上,借鉴叶茂林[5]在研究教育对产出的影响时将就业劳动力总人口数(L)分解为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人数(HE)与普通劳动力人数(PL),L=HE+PL②。估计方程如下:
本文旨在考察不同的高等教育专业劳动力对经济各部门的影响,于是将高等教育按专业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考察它们对三大产业产出的影响。在式(5)的基础上,得到最终的模型:
其中
分别表示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农业部门的产出;
分别代表农林类、理工类、经管类、人文艺术类和医师类五个高等教育专业类别的劳动力人数,分别对应表2中的AF、ENS、FE、HPL、MTP;α表示物质资本每增加1%,所带来的产出增加的百分数;普通劳动力每增加1%,产出增加
%代表高等教育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对三个部门产出的边际影响;γ表示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所带来的产出增加的百分数。
为了满足弱平稳性,在必要时候加入自回归移动平均项,构建Reg-ARMA组合模型③。(二)变量与数据
样本数据包括1978-2010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三个部门的产值④、物质资本存量、就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高等教育累计毕业人数。数据来源于1993-2011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的《中国教育50年状况数据》(1947-1998年);1999年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著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中经网数据库。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0/1103/896.html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欧洲高等教育 他何去你何从?
下一篇: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也能成特区